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0:41 点击次数:58
见过落榜复读的,但你见过清华学霸复读吗?
18岁那年,695的高分成了他进入清华大学的敲门砖。学成归来后,仅用12年时间,他就赚到了千万资产。
事业成功的他,却在2024年起,连续两年向母校清华发起冲击。他为何会做出如此选择?如今36岁的他,完成心中所愿了吗?
第一次高考就考出695分的高分他叫李龙,是黑龙江哈尔滨人。2008年,他第一次高考,考出695分的高分,数学和物理满分,直接进了清华,成了很多人眼中的“别人家孩子”。
那时候的他,其实已经想学医。但现实是残酷的,学医周期太长,家里条件不好,为了尽早赚钱,他放弃了临床专业,改学了数理基础。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,那个没实现的“医生梦”,就像一颗种子,深深埋在了心里。
展开剩余85%经济条件满足后又想重新高考大学里他也没闲着,做家教赚钱,一个寒暑假三四万,那年头这钱不少了,还没毕业就给父母买房了,这孝心没得说。毕业后从家教到当老师,后来自己开教培公司,这一干就12年,资产上千万,北京三套房,结婚生子,按理说这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了。
经济上已经满足的李龙回想起那个年少时期的梦想,心里不免空落落的。2024年,35岁的李龙突然宣布要重新高考,要考清华医学院,周围人都觉得他疯了,事业成功家庭幸福,这年纪了还折腾啥呢?
第一天模拟就定下700分目标李龙备考第一天,做了套模拟题,不算作文和听力,愣是拿了508分。这把李龙给燃起来了,觉得自己行,目标直接定700!
为了这个目标,他真是付出了所有。去年2月底宣布参考,离高考只剩100天。他制定了严密的计划:前40-50天搭知识框架,后50天猛刷题。从周一到周五,朝八晚五的在学校里学习,晚上回家又是接着学到11点。
这劲头比当年高三考学时还猛!可结果去年高考,语文作文都没写够800字,最后总分626,清华医学院的门槛都没摸着。他没服从调剂,直接落榜。
不灰心不气馁再次参加高考不得不说,学霸就是学霸。哪怕已经远离校园多年,哪怕距离当时的高考,满打满算只有100天,李龙依旧考出令人羡慕的成绩——626分。
只可惜,这样的成绩距离李龙心目中顶尖的医学院还有一段距离。对于李龙自己为自己的制定目标700分更是相差悬殊。
于是在当年的10月,李龙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视频,重新制定自己的规划。他称十一休假结束,自己将继续备战2025年高考,目标依旧是700分,并放言:“清华北大上交复旦医学部北中医本博九年制等我”。
面对质疑坚持自己的内心不服输的李龙又来了一年。今年成绩640多分,物理考砸了,还是不够。他晒出分数说"低到离谱"。
其实他复读是瞄准协和医学院。但这次分数只够二本医学院。现在他在研究其他学校的西医专业。记者问他咋规划,他说继续准备下次考试,但没确定考几年。
他高中时买空整个书店教辅。那时成绩一般,高一考全校一百名外。后来拼命刷题,高三直接冲到全年级第一。现在网上有人说他炒作,有人佩服他的坚持。李龙自己发视频说:"这不是作秀,是想证明自己还能学。"
高二时期猛发力一举达到年级第一别以为李龙是天生如此。他高一的时候,成绩也就是全校一百名开外,平平无奇。转折点发生在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,他像是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。
他把市面上能买到的数学和理科教辅,几乎全刷了一遍。那种对自己下狠手的劲头,让他脱胎换骨。
高三开学第一次月考,他直接冲到了年级第一。从此,再也没掉下来过。
这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,早就刻在了他的基因里。上了大学,他也没闲着,靠着做家教,寒暑假就能赚三四万。毕业前,就给父母在哈尔滨买了房。
无论是赚钱还是学习,他都是个一旦认准,就往死里磕的人。所以,当他决定重考清华时,没人会怀疑他的决心。
梦想很丰满,但分数却很骨感决心是满的,现实却给了他两记闷棍。第一次冲刺,他备考百天,考了626分。这个分数,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已经是仰望的存在,但距离清华医学院,还差着一口气。
他不愿被调剂到其他专业,干脆利落地选择了落榜。他不服,卷土重来。这一次,考了640多分,比去年有进步,可他自己却用“低到离谱”来形容。尤其是物理,考砸了。
清华协和医学院、北大护理学院……这些他心心念念的顶尖殿堂,再次与他擦肩而过。
成年人的世界,努力和结果之间,并不总是能画上等号。高考,尤其如此。它用最冰冷的数字,检验着每一个挑战者的成色。
是中年人的任性,还是理想主义最后的狂奔?李龙说,他想学医,是为了将来能为社会做点贡献。
这话听着很高尚,但也引来不少人的嘀咕。有人觉得,这是有钱人吃饱了撑的,一种高级的“矫情”。毕竟,当生存不再是问题,人总得找点精神寄托。
更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。就算他明年考上了,等他从医学院毕业、规培、实习,真正能独当一面时,恐怕已经年过四十。
到那时,他要和一群二十出头的小年轻一起熬夜、写病历,身体扛得住吗?职业前景又在哪里?
但换个角度看,这份不计成本、不顾眼光的坚持,又何尝不令人动容?
世界上多的是被现实磨平棱角的成年人,却少有他这样,有资本、更有勇气回头去填补青春遗憾的“疯子”。
发布于:河南省